Overcapacity,產能過剩,美國財長耶倫訪華,帶火了這個詞兒。
4月5號,她參加活動時提了“產能過剩”5次。4月6號,她在聲明中又提了3次。為什么要一直提“產能過?!蹦兀恳畟惤忉屨f:中國的產能大大超過了中國國內的需求,也超過了全球市場的承受能力。產能過??赡軐е麓罅康蛢r出口,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公司和工人造成傷害。
對此,彭博社評論說,耶倫作為一個杰出的經濟學家,其言論違背了200多年來經濟學最基本的原理之一:比較優(yōu)勢理論。
根據這個理論,如果一國能夠以更低成本生產某種產品,其他國家不應設置關稅壁壘,而是應該進口這個產品,同時出口自己具有比較優(yōu)勢的產品。
這一理論,耶倫應該非常熟悉。4月3號,《華爾街日報》引用耶倫的話說:“像我這樣的人,從小就有個觀念,如果別人送你便宜商品,你應該寫封感謝信。這就是標準經濟學的基本觀點?!钡畟愒掍h一轉又說道,“我再也不會說‘發(fā)一封感謝信’了?!?/p>
是什么改變了耶倫呢?我想,是因為國家間的角色變了。
在滿足國內需求后,過剩的產品自然會去尋找其他市場。這對西方國家來說,是一種常規(guī)操作。
微軟和蘋果主導全球的操作系統,英偉達則是世界芯片霸主。美國五分之一的農產品銷往中國。德國去年生產的汽車,75%都銷往海外。
那我們能不能說,這么多年來,美西方一直是產能過剩呢?
此外我還想追問一下,美國的軍工企業(yè),又是不是“產能過?!??各種核武器,常規(guī)武器,多到能毀滅地球,要那么多干嗎?也是“產能過?!卑桑?/p>
再換個角度來講,過去我們出口便宜紡織品、小商品的時候,怎么不說我們產能過剩呢?我們用“8億襯衫換1架飛機”的時候,怎么不說產能過剩呢?
說到底,還是因為我們今天出口的商品不一樣了。
耶倫口中的“產能過剩”,主要是指電動車、光伏和新能源這三大產業(yè)。中國制造的崛起,威脅到了他們在先進制造領域的主導地位?;蛘哒f,在某些美國人眼里,中國最好一直“專攻”低端貨。
從2024年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來看,去年,中國的電動車、鋰電池、光伏產品這“新三樣”的出口增長近30%。未來我們還要“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(yè)體系建設,加快發(fā)展新質生產力”,而新能源汽車等產業(yè)就是我們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。
巧了!美國要我們削減的產能,正好是我們要大力發(fā)展的。
而且,從全球層面來看,目前的優(yōu)質產能不是過剩,而是不足。中國新能源產業(yè)的蓬勃發(fā)展,可以幫助其他國家實現減碳目標、加快綠色轉型。
至于說中國大量低價出口,更是一個偽命題。合理的價格是由市場充分競爭形成的。中國制造日益升級,靠的是科技實力和過硬品質,而不是靠什么低價傾銷或者產業(yè)保護。
相反,“產能過?!钡恼f辭,恐怕倒是美國為了出臺更多貿易保護政策找的借口。
比如說,中國電動車進美國,需要被征收27.5%的高關稅,而美國商務部還在發(fā)起調查,計劃進一步阻礙中國電動車的進口。美方的調查結果,大約在四月底出爐。我們不妨到時候看看,報告里會不會用上“產能過剩”這個詞兒。
最后呢,回到我們開頭提到的彭博社的那篇評論,這文章寫得很有意思。
它說,想象一下,一家中企宣布要建造世界上最大的電動車電池工廠。
這家工廠投資50億美元,未來12月生產的電池量,計劃超過去年全球的產量。這個工廠打算雇傭6500人,并把成本降低30%,打敗一切競爭對手。
這計劃聽起來像不像“產能過?!??這么咄咄逼人,美國是不是要嚇壞了?
不過,好在宣布這個計劃的,是2015年的馬斯克,他在內華達州建了這個超級工廠。對此,美國人很振奮。
在未來一段時間里,美西方恐怕還要大談特談“產能過?!?,但這不過是“中國威脅論”的另一個“新說辭”罷了。
北疆新聞:內蒙古自治區(qū)重點新聞網站(客戶端),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(yè)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(fā)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(客戶端)。
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:
一、凡本站中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,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,轉載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,并附上原文鏈接。
二、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(作品)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,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。
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,聯系郵箱:bjwmaster@163.com。
版權聲明:北疆新聞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,違者依法必究。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-1
Copyright © 2016-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15120200009-1蒙公網安備:150105020012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