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5日清晨7點,巴彥淖爾市磴口縣第一完全中學的晨讀聲準時響起。高二(1)班的教室里,語文老師正帶領學生朗讀課文,黑板上“橫平豎直寫好字,字正腔圓說好話”的紅色標語格外醒目。
走進書法教室,30張課桌上整齊地擺放著田字格本,學生們手握鉛筆,一筆一畫臨摹“人、口、手”等基礎漢字?!皠e看字簡單,想寫端正得下苦功?!闭Z文教師潘晨旭邊檢查邊提醒學生注意起筆、收筆。這里沒有“永字八法”的高深理論,只有“每天10分鐘描紅、每周1次作業(yè)展評”的扎實練習。
“過去總認為練字沒啥用,直到在‘德育三部曲’認真練字大賽上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出來,才明白漢字里藏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密碼?!睂W生馬天宇筆鋒間既有顏體的雄渾,又透著少年意氣。校長王巧娥坦言,起初推行規(guī)范字教學時,不少家長質疑:“寫好字能當飯吃?”但兩年下來,學生的中考作文卷面分數明顯提高,因書寫潦草導致的丟分現象減少七成以上,“家長們現在比孩子還上心,主動給孩子買字帖”。
在磴口縣二完小,青年教師的粉筆字演練活動成了“網紅課”。每周二,他們都會在教學樓一樓大廳黑板上寫下《憫農》《春曉》等古詩,學生們圍成一圈,邊模仿邊糾正?!袄蠋煟L’字的橫折彎鉤要再斜一點?!睂W生杜浩翔的提醒讓老師們豎起大拇指。這種“教學相長”的互動,使全校教師的板書合格率大幅提升。
傍晚,四年級(2)班學生包香瑄寫完作業(yè)后,和遠在外地打工的媽媽打起了視頻電話,她略帶鄉(xiāng)音的話語里,已聽不出兩年前“n”“l(fā)”不分的影子?!皨寢專@次作文比賽我得了二等獎?!逼聊荒穷^,母親欣慰地說:“我女兒的國通語說得比媽媽還溜,都能當小主持人了。”這樣的場景,在磴口縣越來越常見。
磴口縣教育局副局長馬玉軍介紹,全縣各中小學組建了“小手拉大手”互助組,即學生教家長說國通語、寫規(guī)范字,家長則幫助孩子改正方言。
“現在去縣城銀行辦業(yè)務時,人家都夸我名字寫得工整。”62歲的牧民其木格展示著手機里保存的“學習成果”——一張用鉛筆寫滿“其木格”3個字的田字格紙。對她而言,這不僅是名字的書寫,更是對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堅持。(記者 圖古斯畢力格)
北疆新聞 | 內蒙古自治區(qū)重點新媒體平臺,內蒙古出版集團?內蒙古新華報業(yè)中心主管主辦的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(fā)布服務一類資質平臺。
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:
一、凡本站中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,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,轉載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,并附上原文鏈接。
二、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(作品)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,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。
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,聯系郵箱:bjwmaster@163.com。
版權聲明:北疆新聞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,違者依法必究。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-1
Copyright © 2016- 北疆新聞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15120200009-1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:(蒙)字第631號蒙公網安備:15010502001245